功到极致墨自香 ——记中国文房四宝制墨艺术大师、国家非遗徽墨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汪培坤

创建时间:2019-07-18 12:55


在我国古代,墨作为书写文字的重要材料有着广泛的运用。而在书写工具已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仍有一批墨业名匠循守古法,潜心研制即将失传的徽墨技艺实属难能可贵。他们将毕生的心血投入到这方寸的墨锭上。暑往寒来、年复一年在蒸腾的油烟中寻找工艺的不断升华,在杵捣的黑泥里探索传统的闪亮技艺。要谈及为传承“非遗”、坚守古法,与徽墨缔结一世情缘的艺人,这其中就不能不提及中国文房四宝制墨艺术大师汪培坤。

汪培坤先生


汪培坤,1950年4月出生于上海,安徽省黄山市人,系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文房四宝制墨艺术大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省非遗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现任黄山市屯溪胡开文墨厂董亊长、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特聘高级顾问专家智囊团成员(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首批会员)、黄山市文房四宝协会会长,曾当选为黄山市第四届政协委员、黄山市第六届人大代表。2012年5月荣获中国首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1963年进入屯溪工艺厂,师从砚雕老艺人吴水清学习歙砚雕刻技艺,先后担任雕刻车间班长、主任,1978年提拔为该厂技术副厂长;1983年经组织选调组建屯溪工艺美术研究所担任所长,1985年荣获助理工艺美术师职称,1988年荣获工艺美术师职称;1989年调入屯溪胡开文墨厂,2001年企业改制入主该厂,成为法人代表、董事长。接管墨厂的初期,他几乎吃住在厂里,与老艺人一起挖掘古法制墨工艺,一起探索优质高效的新型点烟技术。从点烟、和料、杵捣、制墨、压模、晾晒、锉边、洗水、描金,生产墨锭的每一个环节,他都重新审定生产标准,亲自改进生产工艺。


屯溪胡开文厂区车间


2001年至今,屯溪胡开文墨厂先后荣获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首届“安徽老字号”企业、“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屯溪区文物保护单位”等殊荣;企业生产的胡开文徽墨被授予“安徽省著名商标”“黄山市知名品牌”“安徽省首届企业品牌百强”“国之宝——中国四大名墨”等殊荣,创新研发的诸多新产品荣获国家、省及行业展评金、银奖。


徽墨博物馆胡天注塑像


2001年以来,汪培坤大师创作设计的《六贤图》特制油烟墨、为纪念国画大师新安画派创始人黄宾虹诞辰145周年,创作设计的《宾虹宝墨》特质漆烟墨、《辋川图》大漆烟墨、《胡开文二百五十周年》纪念墨等荣获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中国首届非遗博览会银奖、中国(黄山)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精品展金奖等;科创研发的徽墨“幻彩法”描金技艺,为国内制墨业中首创;发掘的用生鲜纯土漆烧制漆烟炱技艺改写了我国制墨业失传近百年历史,为国内绝无仅有;科创的徽墨新品《辋川图》大漆烟墨被选送“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多次应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香港凤凰卫视、安徽卫视等十多家主流媒体邀约,作《浓墨重彩》《徽墨制作技艺》《古徽墨收藏及其价值》等电视专题片拍摄与专访;多次受国家和安徽省有关部门指派与委托出访澳门、台湾、新加坡等地进行徽墨制作技艺展演与学术交流;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全国高校学生、非遗传承人和有关文化学者作学研讲座与学术交流;多次为中央及部委领导展示徽墨制作技艺。

辋川图集锦


汪培坤入主屯溪胡开文墨厂14年之际,适逢胡天注创建胡开文徽墨25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特殊历史时刻,汪培坤亲自设计墨图,精选优质漆烟,采用独特配方,按照古易水法制成一套纪念墨,分别赋名“徽语山色”“秋日登高”“松下听泉”“静闲洗心”,四幅山水图案自成一景,又具内在联意。


 2011年汪培坤开始构思《辋川图》集锦套墨。这套墨可谓汪培坤的扛鼎之作。年过花甲的他却要再操刻刀,描金走线。他在这套墨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从选料配方上就能看出他是以精工致极的水准,精选纯土漆烟炱为主料,配入天然麝香、大梅片、皮胶、金箔、公丁香和上等动物油为辅料,采用古易水法工艺精制而成。


宾虹宝墨&辋川图集锦墨套装


汪培坤一生有两大爱好,即收藏古砚和收藏古墨。砚的情节在于他年少时就开始攻于砚雕,与墨结缘则是他后半生事业所致。墨的好坏砚知一半,砚的优劣墨懂五分。只有知砚懂墨的人,才能雕出一方高品质的砚,制出一锭润泽的墨。汪培坤知砚懂墨在业内路人尽知,这正是他“墨高一筹”的内在必然。